可以吗是什么梗(“可以吗”到底是什么神仙梗?)

双枪

“可以吗”到底是什么神仙梗?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网络上的流行语言和梗层出不穷,似乎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种新的流行语。其中,“可以吗”这个词最近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不少人都在使用这个神仙梗,到底这个词从何而来呢?下面,我们来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

第一部分:从网络用语OJBK说开去

在讲述“可以吗”前,我们先要说一下另外一个流行语言,那就是“OJBK”。这个词的来源是很有趣的。最早,OJBK这个词是成都话里常用的一句话,“噢几把开”(注:意思为“挺好的”)。后来这个词被写作OJBK,逐渐在网络上流传开来。OJBK这个梗在网络上使用十分广泛,即使不懂成都话的人都知道。但是,有一个变化很有趣:有些人把“开”改成“恐”,写成“OJ恐B”,就变成了一句反话。

在这个基础上,新一代的网络梗“可以吗”应运而生。早期,“可以吗”这个词的使用十分有限,直到2018年两位网友在B站上发布了一档节目《是 can 告诉我可不可以好吗》,没想到这个“小清新”节目一炮而红,引爆了一股可以吗梗的热潮。

第二部分:可以吗被各个平台大量转发

可以说,网络上的梗除了被众人共同使用,最重要的就是被平台大力传播。恰好,可以吗这个梗运气爆表,迎合了各个平台的传播风格。

首先,综艺节目的爆发力对于网络流行语言的传播尤为重要。电视台在比较成熟的节目当中引入流行语言,往往会快速提升观众黏着度,然后通过节目转化为自己的内容。所以,“是can告诉我可不可以好吗”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就在于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场景中发芽成为流行语,也由此传播到电视机前的千家万户。

其次,各大平台的宣传力度也彻底支持了“可以吗”的发展。感觉你这个语气还是可以吗?百度百科就这样描述了这个词汇。2018年“可以吗”的火爆直到现在也依然没有变慢,短短两年时间,“可以吗”就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网络语言。

第三部分:社交网络上可以吗热不可挡

当然,“可以吗”最本质的发展还是需要借助于社交网络。青年人的社交行为更多得借助于社交网络,各种瞬间视频和新点子一经被发布,就会迅速爆炸式传播。此时的“可以吗”,就成了他们分享生活中瞬间的最好出口。

比如,一群年轻人一起打王者荣耀时,一个人拿着李白问:“李白可以吗?”,其他人无疑会明白他调侃的意思。再比如,在拿到工资后和老板说“加一条微信可以吗”,简单直白地表达了买老板微信公众号流量的方式,也难怪人们喜欢这种风趣幽默的玩法。

综上所述,“可以吗”是一种大众化的网络语言。它的发展来源于观众的共同喜好,更是各个平台和社交网络的大力扶植。而这种表达方式所传递的信息,也是我们对于年轻人生活状态的一种认可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