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播狂热:一场政府与市场的角逐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视频应用也成为手机中最受欢迎的功能之一。2010年左右,一款名为“快播”的移动应用开始流行,成为绝对的市场热点,但是这场狂热人们不再单纯地将其视作为一个“应用”,而是一场最终导致了巨额罚款和刑事处罚的政府与市场的角逐。
一、快播应用的崛起
在2010年之前,人们的观影方式主要是通过DVD或通过电视网等传统的方式观看节目和电影。快播作为一款新兴的移动应用,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观影方式,同时也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便利性。人们可以随时使用手机观看最新的影视剧,这种看点更多、更自由的观影方式出奇制胜,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快播应用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一些从事影视剧资源分享的人也通过平台分享,进一步增加了应用的用户量。而快播平台与许多电影、电视剧和音乐唱片公司合作,向用户提供正版影音资源,这也赋予了快播应用不少的合法性和竞争力。
二、政府对快播监管的升级与制裁
由于快播的巨大成功,其平台上影片资源的版权问题逐渐引起关注。2014年,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文化部下发《网络音视频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规定所有网络音视频节目服务需持有文化部颁发的牌照,严禁未经授权转载、翻录、播放或者制作同类作品,此规定对于快播等类似的视听应用来说非常致命。 快播在未获得牌照的情况下,直接在其平台上转载了数千部未经授权的影视剧,一时间成为版权保护部门备受关注的对象。
尽管快播花费巨大的资金进行宣传,希望尽快获得牌照,但情况却愈发恶劣。2015年11月,公安部门对快播进行查封,并且抓获了一些快播平台的重要人员,公司董事长王欣也因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而被关押。
三、快播事件的启示
快播事件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一个范例,在保护版权问题上,网络公司必须尊重知识产权,追求合法性。在自我规范方面,底线就是需要符合法律法规。由于快播平台的经济利益极其巨大,其开发团队逐渐忽视了法律约束,甚至公然发表宣传口号“爱奇艺太贵来看快播”的言论,最终导致了政府的制裁。事实证明,市场和监管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任何一个方面的失衡都会引起问题。
快播在过去几年里的得失,也为我们提供了对于很多方面的启示。在企业法律意识建设方面,要强化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底线规范。此外,企业应该注重品牌价值的建设,进行合法稳健的经营,加强企业的品牌塑造和公益事业推广。